广西上林淘金客讲述非洲经历:睡觉都抱着枪

2013年08月09日01:17  新华网
视频加载中,请稍候...
 
在上林县经常能见到手上戴着大金戒指的淘金者 在上林县经常能见到手上戴着大金戒指的淘金者
上林县一家药房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长期供应非洲药品 上林县一家药房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长期供应非洲药品
60岁的王志忠,儿子仍然滞留在加纳,他和老伴期盼儿子早点回家 60岁的王志忠,儿子仍然滞留在加纳,他和老伴期盼儿子早点回家
37岁的吴烷喜已从加纳回到家乡,他计划继续从事淘金职业 37岁的吴烷喜已从加纳回到家乡,他计划继续从事淘金职业

  今年6月,广西上林县一下子变得很有名。直到169名中国工人因涉嫌非法采金被加纳警方拘捕、遣返,国人才发现,这个偏僻小城竟然有上万人在非洲加纳开采黄金。在各种利益争夺中,有人受伤致残,有人客死异国他乡。尽管大多数人已被遣返归国,但一些淘金客仍对那里魂牵梦绕,甚至还幻想有一天再杀回去。

  37岁的吴烷喜看上去非常精干,有点像军人,对各种枪支操作极其熟练,并且还能做出很专业的瞄准动作。其实吴烷喜是个地道的农民,摆弄枪支弹药都是在非洲淘金期间掌握的。

  “跟打仗一样,就看谁的火力强”

  “在非洲加纳随处都能买到枪支”,吴烷喜说。在他打工的金矿,只有5个中国人却有3支8连发长枪,子弹有好几大包、几百发。平时子弹上膛,枪就放在身边最顺手的地方,随时就能射击。

  在加纳,他所在的金矿曾两次和当地人发生冲突,双方都开了枪,“跟打仗一样,就看谁的火力强,谁把谁吓住了”。

  吴烷喜是广西上林县明亮镇甘六村人,1976年生,身高不足1.6米,至今还未娶上媳妇。吴烷喜只上过5年学,12岁起就跟随父亲学淘金,长大后走南闯北以淘金为生。

  上林素有采金传统,上林淘金客技术很有名,上世纪90年代就曾上演过“万名金农闯关东”,有人说“有餐馆的地方就有中国人,有金子的地方就有上林人”。

  上林县本地就有许多金矿,新中国成立前很多人以淘金为生。上世纪80年代以后,考虑到污染严重,政府关闭了所有的金矿,但当地人淘金这门技术没丢。

  2005年,吴烷喜和几个村民到黑龙江大兴安岭淘金,“运气不错”,每年有五六万元收入,比在外打工的同龄人要高出许多,但“看着老板挣大钱,谁都心里痒痒”。不久机遇来了,中国首批淘金客开始向非洲转移。那是一个叫做加纳的非洲小国,吴烷喜甚至不知道这两个字咋写,但听说那里金矿很多,只要付给酋长一定的报酬,就能买下矿产开发权。

  很快上林县就热闹起来了,大家纷纷集资出国淘金。短短一两年,很多人发了大财,法拉利、宝马、奔驰等名车瞬间出现在这个小县城。当地人说,亿万富翁在上林县至少有8位。

  上林人也将砂泵技艺传入加纳,彻底改变了加纳砂金开采的工艺,这种技术只有上林人懂,不外传。

  睡觉也要抱着枪,生怕当地黑人来袭击

  黄金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。2012年春节过后,吴烷喜也和弟弟一起前往加纳,因为他们兄弟俩太穷,又从银行贷不来款,所以没办法跟村里的大老板投资合伙,只能给那些过去的玩伴、现在的大款打工,工资每月1万元人民币,利润提成百分之二,包吃住,来回路费也是老板埋单。

  一年多后,吴烷喜也攒了十几万元。不是他能攒钱,而是单身一人在异国他乡,金矿一般也很偏僻,“几乎没有花钱的地方”,而他一直梦想当老板,就将这笔钱全部投入金矿,也算有了点股份。

  可入股没多长时间,附近几家中国人开采的金矿枪声四起,步枪根本抵御不住对方的冲锋枪。工友们纷纷躲进深山丛林,淘金设备也被加纳警方没收。

  “运气不好”,吴烷喜说,刚入股的钱全部打了水漂,最后连回家路费还是从老板那里借来的。

  吴烷喜说,在加纳一年多自己几乎没有离开过工地,这个国家到底有什么特色也不清楚。唯一的印象就是蚊子太多,很多中国淘金客得了疟疾死亡。治安太差,晚上连上厕所都不敢,睡觉也要抱着枪,生怕当地黑人来袭击。

  6月13日,吴烷喜从加纳回到故乡。唯一感到自豪的是“坐过两次飞机,总算是出过国,谈不上潇洒,但也没白活”。

  记者在上林县采访了解到,这个人口只有40多万的县城,2012年全县财政收入3.3亿元,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仅3000多元,当地的经济相对滞后,属于国家级贫困县。整个县城里只有20辆出租车,看不到有什么支柱产业。可有些人总想去冒险,加上有淘金这个传统,村民纷纷出国淘金,据说仅上林县在非洲淘金人数就达1.2万。

  还不上贷款儿子不敢回家

  不久前,60岁的王志忠和老伴每天都关注电视里有关非洲淘金的新闻,村里在加纳淘金的村民都已陆续返乡,可就是见不到儿子的身影。老人和吴烷喜是同村,他们的儿子比吴烷喜去得早,但俩人不在一个金矿,相隔几十公里路。由于中国人的金矿大多是非法开采,给当地酋长交保护费,加纳政府不承认,因此他们大多数人的出国护照是旅游签证。为了少惹麻烦,平时工友们很少出门,尽管是同村人,来往也不多。吴烷喜说:“人家的儿子是金矿老板,至少百万资产,但具体数字不清楚。”

  去加纳的中国淘金客中分为两类,一类是像吴烷喜这样的打工者,不管盈利多少,工钱照发。另外一类人是金矿老板,开一个金矿,需要投入几百万元,设备都是从国内运过去的。最初,大家都没钱,许多金矿靠集资运作,集资人就是老板有股份。所以,许多金矿里有多位老板。要想成为金矿老板,就意味着要拿出大量资金。不少村民将自己的房屋做抵押,或者通过城里人做担保从银行贷款。实际上,到了今天,仍有大量的上林淘金客没有返乡,主要原因就是血本无归,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或高利贷。当地人说,据说加纳淘金客总共筹了约70亿贷款,一旦还不上钱,这些人回来更惨。王志忠说,他也不知道儿子到底贷款多少?“不管怎么说,只要人能平安回家比啥都重要。”现在儿媳在外打工,两个孙子和老人在一起生活,虽然儿子在外淘金当老板,但家里还是住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房子,看不出一点发财的痕迹。

  准备转战喀麦隆

  “关键是弄不到钱,不然我当年也会去非洲。”45岁的杨宽林是上林县明亮镇寺表村人,看到村里大多数人去了非洲淘金,他也曾有过这种想法,关键是家里的老房子不值钱,银行不给贷款,又找不到担保人。所以他和媳妇一直在家乡打工,两个儿子在深圳打工。最近他们家的三层楼房已经完工,只是没钱装修。

  杨宽林说,从现在来看,当时没去非洲是正确的,早期去的村民是挣到了钱,近两年去的人基本都是赔钱,很多人现在连家都不敢回,担心别人上门催债。

  如今在家乡打工,每天能挣150元左右,一个月就三千多元,这个收入自然无法与在非洲淘金相比,但稳定,风险小。“我们家的新房也盖起来了,比那些淘金赔钱的人强得多。”

  32岁的王新民曾在深圳打工,小伙子很能吃苦,老板提升他为领班,月收入四千多元。这个收入养家糊口不成问题,但看到村里人都去非洲淘金,很多人买房买车,他也放弃了深圳稳定的工作,跟随村里人一起去了加纳。

  在他看来,只要能挣到钱,宁可去冒这个风险。在加纳每月12000元收入稳定,还有百分之二的提成,一年下来十几万元,在国内打工肯定挣不到,“我们又没有什么文化,凭什么去挣更多的钱”。

  2012年10月,加纳执法部门对一些采金矿进行清查,清查行动中,一名中国公民死亡。今年5月,加纳政府又加大了对非法金矿的清理打击力度,很多上林淘金客因此返回国内。

  王新民最近刚回家,家里有老婆孩子,老人年岁也大了,不然自己就不回来,“在加纳山里躲一躲,熬一阵子就过去了”。很多上林人还在加纳偷偷干,由于工人大批被遣送回国,现在工价已涨到每月三万元,提成也提高了,“村里有人心里又活动了,准备再去碰碰运气”。

  由于在加纳淘金受挫,最近上林县的淘金者们开始瞄准非洲喀麦隆,已经有多台淘金设备转移到了那里。王新民说,“等到市场成熟后,我仍然会去非洲淘金。”

  来源:华商报

(原标题:以命换金的人(图))

(编辑:SN021)
看新浪新闻赢iPad mini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最高法院通报上海法官夜总会违纪违法案
  • 体育律师举报卡马乔及团队偷漏税 求严惩足协
  • 娱乐梦鸽控告信全文 称杨女主动挑逗儿子下体
  • 财经中储粮职工套取公款入狱:收钱假装有节操
  • 科技组图:盘点20大被时代抛弃的手机品牌
  • 博客王石:万科“不拿地王”原则未改变
  • 读书宫外寻欢:古代有哪些皇帝沉湎于青楼
  • 教育天雷滚滚奇葩招聘:落葬师要英语四级